无锡博物院
无锡博物院位于无锡市太湖广场的南北轴线上,南临城市道路,北接太湖广场南广场,是城市景观的中心。总体布局中考虑博物院与太湖广场及地下城市空间之间的有机联系,并通过穿越太湖大道的地下通道和北广场相联通,在地上地下均形成一条明确的空间中轴线。
无锡博物院由相对独立的博物馆、科技馆、革命陈列馆三部分并列组成,是一座大型的重要的公共建筑。其主要功能为展览与展示。其中地下部分为展厅、设备及地下附属设施和社会停车库,地上部分为各类展厅、多功能厅、办公及配套库房等设施。在三馆并列的格局基础上,建筑的剖面对应平面使用功能,巧妙地设计为三个区域:一层及地下层为资源共享区,二、三、四层为各馆常设功能区、五层为内部管理区及市民观光厅。参观流线在底层和五层水平贯通,在二三四层分开,既便于参观者自由选择,又方便三个馆独立管理。利用二层室外休息观光平台,将建筑物最精华的部分作为展示体面向观众;顶层屋面上“天眼”般的观光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全天候的、空中观景台。
象“树”一样生长的钢结构体系为建筑空间空间提供了自由的可能性。建筑构成体现出清晰的逻辑性:使用功能、结构、空间与表皮,四者有机生成。在功能与形式、建筑与环境、浪漫与理性之间,对当现代展览展示类建筑重新进行了诠释。
无锡博物院以体现太湖石“水光石色”的特色,成为极具震撼力的城市抽象雕塑。远观似水,近看如山,用浪漫的艺术想象力激活无锡这个新的地标,为市民提供一个有创造性和识别性的展示空间。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合理应用,则为建筑内部的舒适性和节能环保提供了保障。
本工程地上五层,地下两层,地上部分长233.4m,宽58.2m,高34.8m。
本工程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地下室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骨混凝土柱)。一层(即地下室顶板)受温度影响较大,采用“双向无粘结预应力大板+普通框架梁”体系(普通框架梁内设预应力直线筋),通过预压应力有效减少及限制混凝土构件的裂缝。
地上五层,主体钢结构体系为钢框架—支撑结构,顶层(五层)采用巨型桁架结构,大跨框架梁采用桁架式框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