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万科城中村旧改规划设计(景乐新村、甘坑新村等)
城中村改造是一个热点话题,有着激烈的争论和矛盾。相信每一个建筑师,对于城中村都有自己的思考。我们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把我们对于城中村改造的一些思考通过这个具体的项目表达出来,并通过这次机会,介入到城中村改造的实践之中。
我们的方案出发点来自于对深圳城中村改造中长久以来的矛盾的思索:城中村该如何改造才能保留我们认为其有价值的部分?为什么改造后的城中村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如果改造使原来的居民都被迫离开,或者租金上涨了一倍,那改造的意义在哪里?与推倒重建有什么区别?
我们认为,城中村问题不是单纯的设计问题,而首先是一个经济问题。任何想以设计手法或形式学来解决城中村问题的做法,就像是化妆师给人看病,只会掩盖问题而拖延了病情。作为建筑师,我们尝试以经济学的视角来切入城中村问题,发现了一个双关的关键词——“密度”。目前的很多城中村改造,只重视在品质上的提升,而忽视了城中村原有的核心价值“密度“,使改造后的产品变成了”稀缺资源“,稀缺必然造成价格的提升,这虽然在商业模式上可以成立,但违背了改造城中村而不是拆除重建的初衷。万村在本次设计竞赛的任务书中也提出将居民楼顶层作为公共配套功能层,我们通过对密度的计算,挑战了任务书的这一要求,而是将所有配套功能都放在屋面上。这样即维持了可居住面积的最大化,也增加了运营方的租金收入。在此之后,才是设计发挥作用的地方。我们通过设计手法在屋面上创造了一个新的城市空间形态——”天坊“,其即可以满足全天候的公共配套功能,又规避了屋顶违建的政策风险,同时保留了城中村小尺度、多样性、步行化等优良的空间基因。并且”天坊“作为一个社区的空间载体,非常适宜年轻人之间的交流联系。
我们非常期待方案的下一步具体实施落地,非常感谢万村给予我们这个机会参与到这个城中村改造这个有趣又兴奋的命题中。